【肖華勝】
博士,研究員,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上海伯豪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伯豪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致力于基因組學技術的應用研究和產業化。以負責人身份共承擔研究項目 10 余項,主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十一五、十二五“863”重點項目負責人。2002 年度獲 Leica 神經科學獎一等獎,2003 年度獲上海市科協第九屆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2004 年度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 年度獲得第九屆明治乳業生命科學杰出貢獻獎,2008 年獲得上海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2012 年獲得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個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貌
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伯豪生物”)是一家專注于提供領先的生物醫藥和疾病診斷創新技術、產品和優質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伯豪生物首席科學家肖華勝博士的帶領下,伯豪生物秉承“服務科技創新,護航人類健康”的使命,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公司建立了系統的多組學技術平臺、質量控制和營銷管理體系,從基因芯片到新一代測序、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測序,緊跟技術的發展,伯豪生物不斷引進前沿技術和方法,并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配套產品的研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常規多組學和單細胞多組學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撐。公司擁有 40 多項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已經成功研發 10 余種試劑產品,進入市場銷售。伯豪生物為多達 18 家以上跨國制藥企業和超過 3000 家的國內科研機構、醫院提供基因表達譜、基因分型、比較基因組學、DNA 甲基化、miRNA、生物標志物篩選及驗證、生物信息分析等技術服務,并協助客戶發表 SCI 論文超過 2000 篇,平均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超過 5。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測序、新一代測序、微陣列芯片、分子檢測、生物樣品以及生物信息分析等 7 個技術服務平臺,滿足了自身日后的技術和產品研發發展需求,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系統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解決方案。伯豪生物以創新、誠信、專注、合作、共贏的理念,不斷服務著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為人類的健康,為生物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源于科技 服務科技
自主創新,不斷積累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
21 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而現今生命科學的發展與生物檢測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人類的生命密碼——基因,正在被高通量的檢測技術一層層揭開神秘面紗,高通量基因芯片和基因測序都屬于生物檢測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
肖華勝與分子生物學結緣,要追溯到 30 年前。當時,世界上六個國家剛剛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試圖從分子水平探知生命的秘密,生命科學研究喧囂一時。受“21 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的影響,肖華勝選擇了生物系作為自己的專業,懵懂中與生物學結緣。
從西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到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微生物專業,再到參與第四軍醫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籌備,真正進入分子生物學領域;1999 年到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進行基因組學方面的博士后研究,正式進入基因組學領域,曾協助中國科學院張旭院士共同完成一篇神經科學領域重要論文的發表。在外周神經損傷等疾病情況下,如何能夠進行基因大規模的篩查是個技術難題。在這以前,只能一個一個基因進行研究,試了很多的技術方法,后確定了用基因微陣列的方式來做取得了成功。肖華勝團隊是國內領先其它團隊做基因芯片的專家,1999 年 -2000 年就研究出來了大鼠的基因芯片,后來就用這個基因芯片開展了神經損傷后的疼痛模型,做了它的基因表達研究,從基因的克隆到芯片的研制,之后的應用研究和論文的發表,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研究的流程。2002 年的 6 月,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美國科學院的院報(PNAS)上正式發表,比美國哈佛大學的克里夫沃夫教授的論文早了幾個月。2001 年博士后出站肖華勝受邀加盟籌建中的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投身基因組產業化研究與推動……
我國生物芯片研究始于 1997 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生物芯片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 2001 年,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建設和運行,中心堅持“科研創新、市場導向、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致力于打造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綜合服務、人才培養于一體,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生物芯片產業化基地。
中心已成為生物樣本庫領域建設與發展的開拓者和領跑者,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硬核技術的攻關者和生物醫學技術服務的提供者,分子醫學檢驗與分子診斷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中心建立了生物樣本庫、基因芯片、高通量基因測序、基因編輯、蛋白芯片、組織芯片、分子病理與生物信息學為核心平臺的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以分子醫學檢測技術與分子診斷產品研發生產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化體系。形成了生物醫學和藥物開發技術服務,分子診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分子醫學檢驗三大主營業務,形成了較強的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 2001 年博士后出站,肖華勝就參加了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帶領團隊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cDNA 和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術平臺,開發了 20 余種基因芯片產品。
伯豪生物集體合影
經過近 20 年的探索和發展,肖華勝團隊的基因芯片技術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以其快速、準確、高通量的特點推動了生命科學、醫學和檢驗檢疫等領域的發展。
基因芯片的應用較廣泛,一次雜交可完成對待測樣品多種突變位點的篩查,目前基因芯片主要應用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和藥物研究兩大方向,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如遺傳病相關基因的定位、腫瘤或其他重大疾病易感性篩查、早期診斷、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耐藥菌株檢測;在藥物研究方面如新藥開發、對藥物的毒性評價和調查藥物處理細胞后基因的表達情況。
整合平臺,大力開展科技服務和研發外包服務
2008 年,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自身的平臺資源和技術資源,推動資源實現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成立之初,伯豪生物就形成了明確的發展路線,首先建立平臺,掌握技術,實現國際先進技術平臺的本地化。而后再利用平臺開展研究,逐步實現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
肖華勝在 2021 單細胞多組學高峰論壇上作報告
依托于在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多年的技術積累,在技術創新和市場化經營雙輪驅動中,伯豪生物逐漸步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肖華勝說:“我們整合了基因芯片、基因測序以及其他的一些分子檢測技術,前端進行樣本處理,后端進行數據分析,形成了系統的分子生物學的檢測平臺和它的質量管理體系,利用這個平臺大力開展了科技服務和研發外包服務,支持了很多國家的項目和一些科學家的項目,提高了伯豪品牌的知名度、擴大了企業的影響力。”
目前,伯豪生物已經累計處理樣品超過 30 萬份,助力國內外臨床科研單位發表 SCI 論文 2000 余篇,雜志總影響因子超過 10000 分,其中 Nature、Science、Cell、Lancet Oncol 等高水平論文超過 50 篇。影響因子大于 20 分的文章 80 篇,影響因子大于 10 分的文章 264 篇,影響因子大于 5 分的文章 700 篇,文章領域涉及腫瘤、免疫、神經、發育等多個領域。
憑借著高品質高效率的科技服務能力,伯豪生物贏得了國內及國際科研領域的認可。在新一代基因檢測的核心技術領域,伯豪生物也始終走在國內行業的前沿,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測序、新一代測序、微陣列芯片、分子檢測、生物樣品以及生物信息分析等 7 個技術服務平臺,滿足了自身日后的研發需求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系統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解決方案。
關愛健康 立足市場
產學研用,積極促進臨床醫學服務和轉化應用
實現產業化和臨床轉化與應用,才能更好地造福廣大的人民群眾和患者。十幾年來,伯豪生物從科技服務起步,逐步走到臨床醫學服務和轉化應用,一直在踐行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了行業的進步,開拓了大眾健康市場新方向。
基因測序是一種新型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從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測定基因全序列,也就是 DNA 測序,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個體的行為特征及行為合理,如癌癥或白血病,遺傳病甚至運動天賦,酒量等。
我國生物技術“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出:發展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重視單分子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和測序數據的分析解讀;發展單細胞分離、基因組擴增、轉錄組擴增和單細胞基因組分析技術;發展生物大分子的單分子檢測、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和降噪技術;發展蛋白質測序技術、新型質譜和微流控芯片等技術;發展基因和蛋白質精準測量技術,推動生物檢測技術向微量、痕量、單分子、高通量等方向發展。
從基因芯片平臺到單細胞測序平臺、微陣列芯片平臺、新一代測序平臺、空間轉錄組平臺、樣本分析平臺、生信分析平臺,伯豪生物肩負科技興國的責任,緊跟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不斷引進前沿技術和方法,并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配套產品的研發,為客戶提供前沿的產品和服務。
單細胞測序技術和空間轉錄組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前沿技術,它在單細胞水平揭示細胞的基因結構、基因表達狀態以及空間位置,反映細胞間的異質性,為生命科學、醫學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近年來,兩種技術在腫瘤、發育生物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藥物研發以及微生物學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了生命科學、醫學很具潛力的熱點研究工具。
伯豪生物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建立了多樣靈活的單細胞測序平臺,為客戶提供從樣本保存、運輸、單細胞(核)懸液制備,到單細胞分選、建庫和數據分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人、大鼠、小鼠、猴子、斑馬魚、豬等 20 多個物種、300 多種組織類型,5000 多例樣本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和數據分析服務。研究成果發表在 Science、Cell Research、Nature Neuroscience 等專業期刊。
公司經營管理團隊
伯豪生物新的 Shbio? Human ceRNA 芯片基于 Agilent 公司專利芯片技術和超過 18 年的芯片實驗經驗,可檢測與人 ceRNA 功能相關的金標準 RNA 位點(mRNA、lncRNA、circRNA)173011 個,為研究者提供更完整的 lncRNA,circRNA 和 mRNA 篩查。伯豪生物人全外顯子捕獲試劑盒使用新型雙鏈 RNA 探針(120-mer),可廣泛應用于尋找復雜疾病中相關的致病基因研究,以及疾病預防健康管理領域。
開發了配套自研試劑:伯優?單細胞測序組織保存液、伯優?細胞核分離試劑盒、伯優?組織樣本懸液制備試劑盒(專利號 202110322990.0)。伯優?單細胞測序組織保存液,使得樣本在組織保存液里保持很高的活性,能夠在 24-48 小時把樣本盡快的送到伯豪生物的實驗室來進行一個單細胞懸液的制備。在各項質控都達標之后,保證后邊的上機建庫、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等整個流程的完成。
同時,伯豪生物建立了完善的空間轉錄組平臺,為客戶提供組織冷凍包埋、切片、貼片、透化、建庫測序及數據分析的全套服務。并且優化了組織透化、植物樣本處理以及 FFPE 樣本處理條件。
調整模式,從“技術服務”走向“技術服務 + 產品”
現代醫學迅速發展,精準醫學在西醫領域應用日漸成熟,加上當今醫學領域基因組學及蛋白質組學分析等醫學技術的成熟運用,使得“精準醫學”這一概念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及應用價值。
在資本市場上,伯豪生物也受到了國內投資機構的青睞,經過 2012 年和 2015 年兩輪融資后,伯豪生物完成了從“技術服務”走向“技術服務 + 產品”發展模式的布局,開啟了精準醫療、精準檢測、精準服務的新格局。
2016 年,伯豪生物建立聚焦高通量組學技術推廣的院士專家工作站,一批國內頂尖的科學家為伯豪生物在高通量組學技術應用的技術創新、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并為開展臨床檢測用的基因芯片和新一代測序產品研發,為轉化醫學和精準醫療提供技術支持。
眾所周知,在臨床上要想通過傳統的循證醫學,對腫瘤進行篩查,從而達到預防診斷的目的,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當下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正積極推動著精準醫療對腫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伯豪生物利用自身轉化醫學服務平臺的優勢,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和腫瘤用藥相關的轉化產品。其中靶必達就是伯豪生物為了布局精準醫療的工作去研發的一個產品。它主要針對腫瘤靶向用藥的一些位點去進行捕獲,捕獲產物進行高通量測序,然后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了解到這個病人攜帶的腫瘤突變的信息,從而幫助醫生去制定個性化用藥方案。
創新導向 贏得機遇
重新布局,聚焦產品和渠道,發展“產品 + 技術服務”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到 2035 年建成健康中國的重大任務。“健康夢”已經成為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生物技術作為“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如何開展新一輪的全面升級,并將步入新藍海,成為社會資本關注的焦點,如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行業獲得快速發展?這些都是擺在肖華勝面前的問題。
公司經營管理團隊
2007 年,肖華勝帶領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成為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的認證芯片服務商,雙方在微陣列芯片、高通量測序等業務方面開展合作。2007 年、2008 年、2010 年和 2013 年連續獲得“Agilent 亞太地區優質技術服務供應商獎”,表明其作為亞太地區領先的微陣列芯片服務供應商的地位越來越得到業界認可。2013 年起,伯豪生物加強了與安捷倫公司的全面合作,承擔了 Agilent PLUF 系列耗材的代理銷售工作,通過其完備的物流體系,為國內外用戶提供 Agilent2100、Agilent4200 等試劑耗材的代理銷售工作。2007 年至今,累計完成課題項目數目超過 8000 項;應用 Agilent 平臺協助客戶發表 SCI 論文 600 多篇(AVG IF5 以上)。
伯豪生物在科技產品方面除了上述兩項之外,還將繼續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研發的試劑類產品;繼續以客戶為中心,發現或制造需求,全面解決客戶的需求。
在醫療服務產品方面,著力三點:一是,增加重慶伯豪醫學實驗室有限公司的檢測項目,通過直銷或者代理擴大檢測業務。二是,銷售腫瘤的靶向用藥檢測項目和體檢項目。三是,代理產品從藥物基因組學檢測試劑盒,擴展到腫瘤標志物的試劑代理,進入體檢市場。
伯豪生物聚焦生命科學和醫學的基礎研究,同時聚焦企業的經營模式,不僅在產品布局方面有獨到之處,同時關注渠道布局。
目前,公司擁有一支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全國的強大市場營銷隊伍和銷售網絡,已設立華北、華南、華東 3 個大區 17 個辦事處,推廣公司的技術服務、科研產品,快速提升公司品牌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力。
目前伯豪生物已為 18 家以上跨國制藥企業和超過 3000 家的國內科研機構、醫院等提供基因表達譜、基因分型、比較基因組學、生物信息等技術服務、并多次被世界知名藥企評為優質服務供應商。
未來,伯豪生物將繼續面向科技和醫療市場,整合資源,明確重點,加強創新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加快實現“服務 + 產品”向“產品 + 服務”的經營模式轉變。實現產品服務化,服務產品化。
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肖華勝博士帶領伯豪團隊,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秉承“服務科技創新,護航人類健康”的使命,繼續探尋生命科學領域的奧秘,引領生物醫藥業開拓出更廣闊的天地,創造更大的價值,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
(2021.12.16 第 24 期)